首页 > 精神文明 > 50年庆典

一 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18-06-25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结构材料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纪念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是在1958原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合时成立的。原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1956年成立,1957年该院从定福庄搬至木樨地。从1958年至2008年建所50年来,历经沧桑,不断发展,其中又经历了文革期人员下放与机构撤消,以及后来恢复重建、科研体制改革、创办经济实体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建所50年来,结构材料所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庆祝水科院结构材料所建所五十周年,特编辑了结构材料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纪念册,该纪念册汇集我所专家创新争辉文章、下放与调离我所人员情系结构材料所的回忆纪念文章,以及我所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获奖成果、出版著作、培养人才、创办公司、国际交流、学会与情报(信息)网工作等情况,该纪念册是对我所五十年来情况的总结。


一、发展历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的前身——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室始建于1956年。1958年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合成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此结构材料室随水电科学研究合到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结构材料研究所,至2008年建所已整整五十年。

1958~1966年为结构材料所初期发展阶段,当时聘请了苏联专家来所作顾问,并派员去苏联学习考察,同时吸纳了多名留苏归国副博士与日本归国技术人员,以及每年录用大学毕业生等,大大增强了我所技术力量,我所逐渐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研究中心。

1966~1978年为文革期间,科研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1968年开始人员下放,先后分五批下放至三门峡、刘家峡、渔子溪、水电十三局、水电二局等工地,至19718月结束。未下放人员合到水电部科研所实验工厂,后改名为水电部水利调度研究所工作。

1978~1980年为结构材料所恢复重建期,先后调回部分我所下放人员,同时从其它单位调人,又招收研究生和大学毕业生若干名,到1983年底我所人员已有90名。经几年发展,我所科技队伍得到了壮大,科研手段得到了增加,科研条件得到了改善,科研工作一片欣欣向荣,我所又逐渐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研究中心。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在水科院领导下,我所从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人才使用、内部分配等方面着手,一改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的做法,实行课题承包制,大大激发了我所的活力,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1991年开始我所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创办经济实体(电科公司),兴办科技产业(止水材料厂),加快转换运行机制,使我所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与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对电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北京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业务不仅有止水材料厂生产产品,而且承接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等工程施工。

2002年开始,根据水科院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精神,结构材料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结构材料所(研)属事业单位编制,从事水工混凝土结构研究;另一部分为结构材料所(企)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水工材料研究、水工材料(止水材料与混凝土外加剂)研发生产,以及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工程施工等。

2007年底,我所已有职工6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级高工13名、高级工程师24名,博士后4名、博士12名、硕士27名。人员结构配置合理,技术力量雄厚。

我所主要从事混凝土坝、水闸、输水管道、水电站厂房、地下洞室、升船机塔柱、船闸等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与材料问题研究,主要业务范围如下:

1)拱坝体形优化研究

2)混凝土坝施工仿真及温度控制研究

3)地下结构和渗流荷载研究

4)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研究

6)混凝土掺合料开发研究

7)碾压混凝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8)面板堆石坝面板混凝土试验研究

9)特种混凝土(沥青、膨胀、泵送、喷射、纤维、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研究

10)大坝全级配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11)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接缝止水结构研究

12)生态水工材料与结构研究

13)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接缝止水材料研发与生产

14)混凝土外加剂研发与生产

15)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老化病害检测、评估与修补加固

16)水工沥青混凝土工程施工

1958~1995年我所试验室面积为1500m21996年建成新结构大楼,扩大了试验室面积,并改善了办公条件,试验室总面积达3000m21958~1968年结构材料所主要试验室有混凝土材料试验室、有机高分子材料试验室、光弹试验室、脆性材料结构模型试验室、金属结构试验室。1978年以后恢复以上试验室,混凝土材料试验室逐渐增加了混凝土热学、抗冻耐久性、全级配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亚微观分析等试验室。至上世纪80年代末,光弹试验室与脆材模型试验室被撤消停用,而增加了水工防渗止水结构模型试验室,到本世纪初又增加了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检测、评估与补强加固试验室,以及生态水工材料与结构试验室,2007年又新建数值分析与可视化实验室、大坝安全技术实验室,我所现有试验室见以下框图。
























试验仪器设备方面,除1968年以前购置的外,1978年恢复重建以来,先后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如非球面全息光弹仪、激光散斑照相机、UCAM-8C型与UCAM-8BL型万能数字测试仪、100kN1000kN伺服万能试验机、高压三轴压力机、绝热温升测定仪、全自动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机、400kN油压徐变机、15000kN压力机、线膨胀系数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流型导热仪、硬化混凝土气泡参数测定仪、步入式恒温恒湿拟环境实验箱、全级配混凝土渗透系数测定仪、全级配混凝土徐变测试系统、全级配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机、混凝土变形性能测试设备自动化测控系统、粒度分析仪、沥青混凝土应力松弛试验机、沥青混凝土冻断试验仪、沥青混凝土徐变试验仪、变温型高分子材料电子万能试验机、氙灯耐气候试验箱、耐臭氧老化试验仪等,还研制了全自动多通道稳压徐变试验机、1000kN2000kN压缩徐变试验机、大型混凝土冲刷仪(流速达40m/s、圆环试件断面为100×100mm)与混凝土应力松弛试验机等(见照片),试验仪器设备总价达2500万元。我所试验室于1993年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2004年成为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试验室。

建所以来,我所先后参与了三门峡、丹江口、新安江、刘家峡、新丰江、柘溪、乌江渡、潘家口、龙羊峡、东江、安康、东风、岩滩、漫湾、五强溪、鲁布格、西北口、天生桥、紧水滩、大朝山、万家寨、小浪底、普定、观音阁、二滩、沙牌、三峡、小湾、龙滩、水布垭、景洪、溪洛渡、构皮滩、沙湾、向家坝、金安桥、龙开口、白鹤滩、李家峡、拉西瓦、锦屏、光照、洪家渡、招徕河、索风营、蔺河口、南水北调等一百多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与咨询,为以上工程解决了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水工材料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所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04项、部级重点研究项目87项等,其中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2项,获国家专利26项;编写出版专著34部、译著11部、论文集11本;主编与参编规程规范21

结构材料研究所优良传统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宗旨;坚持踏实严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科研作风;坚持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所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思想建设不断加强,职工素质不断提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D座    邮编:100038

版权所有: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6/04 16: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