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单位概况 > 部门设置 > 中心办公室

姓名: 朱伯芳       职务/职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正高级工程师

1928年10月出生,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水利部科技委委员,国务院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委员会委员,小湾、龙滩、白鹤滩、马吉等高坝技术顾问。长期从事混凝土高坝研究,建立了水工混凝土温度应力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拱坝体型优化数学模型、非均质弹性徐变体的两个基本定理。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了《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结构优化设计原理与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拱坝设计与研究》、《高拱坝结构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等专著,以及《水工结构与固体力学论文集》、《朱伯芳院士文选》、《混凝土坝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等文集;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均排名第1)。

  • 教育&工作经历
  • 研究项目
  • 获奖情况
  • 论文
  • 专著译著
  • 专利
  • 标准规范
  • 软件

  朱伯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公认的我国混凝土坝温度应力、拱坝优化设计及混凝土坝仿真模拟的创造者和奠基人,在国内外坝工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朱伯芳院士自1951年走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门起就开始从事混凝土高坝的设计,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我国的佛子岭、梅山和响洪甸等第一批高拱坝的设计工作;1958年调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后,积极投身于混凝土高坝的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研究工作,至今已经有近七十年,为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朱伯芳院士1956年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首批入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和1998年担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7年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朱伯芳院士学识渊博,研究领域广泛深入,对高坝设计和筑坝技术方面尤为突出,造诣深厚,是我国高拱坝领域的权威学者,公认的一代宗师。朱伯芳院士在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混凝土坝仿真分析、水工结构的有限单元计算方法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坝工设计水平,为我国的坝工技术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伯芳院士更是创新性地开辟了混凝土温度应力、混凝土徐变和拱坝优化等若干新的研究领域,从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到工程应用等诸方面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若干著作和文献以英文和日文等外文文字传播于世界,引领了世界筑坝技术潮流。

  朱伯芳院士一直胸怀祖国,情系江河,时代的需要坚定了他为国家富强文明而献身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信念。朱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深究坝工科学奥秘,探索温控规律,现在他以90岁高龄,仍工作在第一线。我们为朱院士“勤于工作、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工作态度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为朱院士“来自生产、高于生产、用于生产”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朱伯芳院士科学技术年表

  1928年 1岁 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五),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马岗乡下朱村。

  祖父朱际春,前清秀才,在村中办私塾。父亲朱祖明,正在南昌豫章中学读高中。1931年入上海劳动大学,1933年7月毕业于北平大学电机工程系,任江西省公路局帮工程师,电讯股股长。

  1934年—1938年 6—10岁 就读于祖父私塾。

  1938年9月,就读于余江县第三小学(校址在邓家埠),上五年级。

  1939年 11岁就读于余江县第一小学(校址在县城锦江镇),上六年级。

  1940年 12岁6月,小学毕业。因日军轰炸,失学在家一年。

  1941年 13岁9月,考入设于铅山县杨村镇的省立九江中学,读初一年级。

  1942年 14岁6月,初一学期终了,逢日军进犯,流亡于山中避难。9月,开学入校不久,患病休学一年。

  1943年—1945年 15岁—17岁1943年9月,转学至县立余江中学,读初二年级,考全班第一名。1945年7月,初中毕业。在余江中学读高一年级。

  1946年—1947年 18岁—19岁1946年8月,参加考试,转学至南昌一中读高二年级。读南昌中学高二、高三年级,一直是班上第一名。

  1948年 20岁7月,赴上海参加交通大学考试。同时参加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考试。9月,同时被四所大学录取,决定上交通大学。被交通大学录取,南昌震动,《江西日报》曾予报道。入学后,知道在交通大学土木系考试成绩为第一,英文为全校第一。

  1949年 21岁6月,解放军代表接管交通大学。8月,由地下党员刘笃敬介绍,加入共青团。9月,升二年级,选为土木系1948级班长。

  1950年 22岁9月,大三年级,辞去班长职务。专业分组,任市政工程组组长。12月,响应“抗美援朝”号召,报名参军。

  1951年 23岁1月,参军体检查出血吸虫病,未被录取,治疗半月。9月,完成大三学业。9月29日,交大水利系、土木系计71人赴治淮工地实习。朱伯芳随同班20名同学由助教曹楚生带队,赴正在建设的佛子岭工地。参与佛子岭工地办公场所设计和施工。11月,佛子岭工程确定连混凝土边拱坝方案。这是中国第一座混凝土大坝建筑。交通大学20名同学被分为两组,朱伯芳、蒋富生、裘允执、薛兆炜分在技术组下设的坝工小组,组长为曹楚生。在工地上刻苦自学,补充混凝土坝设计所必需的数学、力学知识。父亲朱祖明由南昌农专副教授转任武汉水电学院副教授。

  1952年—1953年 24岁参加佛子岭混凝土连拱坝设计。7月,随全国性院系调整,交通大学土木系调整至同济大学。参加实习的交通大学71名同学提前毕业,由治淮委员会就地分配工作。9月,领到同济大学毕业证书。参加工作时间从1951年9月算起。

  1953年 25岁提出混凝土坝分区标号技术,此项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并为世界坝工界采用。提出变厚支墩应力弹性力学理论解。被评为“治淮功臣”。定为技术12级。

  1954年 26岁5月,调梅山水库指挥部工程技术科,与薛兆炜合作设计梅山连拱坝。针对梅山水库坝基前大冲沟,提出相应措施。未被采用。1963年,梅山水库修复时,才采用他的方案。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团员。定为技术11级。

  1955年 27岁7月,与易冰若结婚。8月,调治淮委员会设计院,参加中国第一座混凝土拱坝——响洪甸拱坝设计。期间,提出两项建议均被采用。建议水电部组团赴西欧考察坝工技术。建议进行拱坝结构模型试验。

  1956年 28岁 4月,女儿慧玲出生。响洪甸坝设计中,第一次进行混凝土温度控制计算分析,施工中,第一次采用冷却水管和较细致的混凝土温度控制。开始研究混凝土温度应力,发表第一篇论文《混凝土坝的温度应力》,由《中国水利》杂志11、12期连载。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晋升为8级工程师。

  1957年 29岁担任淮委设计院团委委员、支部书记。《有内部热源的大块混凝土用埋设水管冷却的温度计算》等10数篇论文发表。11月,调任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降为9级工程师。

  1958年 30岁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合办的水工研究室、燃料部水电科学研究院三院合并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任结构材料所第4组副组长。因申请论文《有内部热源的大块混凝土用埋设水管冷却的温度计算》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在“拔白旗”运动中受到冲击。父亲朱祖明受诬告被开除公职,含冤病逝。赴古田溪水电站建设工地解决温度控制问题。

  1959年 31岁赴新安江、刘家峡、桓仁等工地解决温度控制问题。

  1960年 32岁在结构材料所开工程数学讲座。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地出差。

  1961年 33岁解决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温度控制问题。解决恒仁水电站裂缝问题。从1951年开始,自学完成甚至超过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设置的全部课程。《蠕变引起的非均质结构应力分布》发表,关于徐变对非均质结构的就力与位移研究有了开拓性突破。继续研究和总结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理论,发表一批重要论文。

  1962年 34岁《蠕变引起的拱坝应力重新分布》发表。继续研究和总结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理论,发表一批重要论文。

  1963年 35岁带领结构材料所第四组成员王同生、丁宝瑛、郭之章等人,着手编写《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一书。发表《对宽缝重力坝的重新评价》等一批重要论文。

  1964年 36岁发表《重力坝与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度应力》《在混合边界条件下非均质黏弹性体的应力与位移》等一批重要论文。《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初稿完成,全书70万字,建立起全面系统的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朱伯芳撰写该书60%以上的内容。

  1965年 37岁参加东北参窝水库腹拱坝方案审定。3月,“下楼出院”,离开研究所赴刘家峡水利枢纽工程出差。原来拟定的混凝土断裂研究被迫中止。

  1966年 38岁 4月,《水工混凝土结构应力与温度控制》定稿,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排出清样。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出版事宜搁浅。文革中,因《略论各种混凝土坝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一文中提到水利工程的防空问题,被人无线上纲,第一个被揪出来,受到大字报批判和批斗会冲击。

  1967年 39岁 7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实行军管。“靠边站”,天天上班,无所事事。

  1969年 41岁 11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解散,全家下放三门峡水电库工地。安置在距水电站工地上游的大安村。在混凝土浇筑队劳动锻炼,分配在木工组。

  1970年 42岁 9月,调水电十一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大队科研组。参与三门峡大坝改建工作。

  1971年 43岁 参与三门峡大坝改建工作。

  1972年 44岁 无事可干,“找米下锅”,着手有限单元法在工程中的应用。与宋敬廷合作,到1976年,编制出我国第一个不稳定温度场有限元程序,第一个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有限元程序等5个有限元程序。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解决三门峡大坝底孔打开的应力计算。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解决双牌水电工程提供大量计算成果。

  1973年 45岁 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为复工的乌江渡工程提供计算成果。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为葛洲坝水电站提供计算成果。开始《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一书的写作。

  1974年 46岁 为天津海港码头船坞混凝土开裂等工程提供计算成果。4月,《水工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一书清校在出版社找到,着手在原稿基础上修订,加入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有限单元法内容。随十八工程局勘测设计院由大安村迁往三门峡市内定居。

  1975年 47岁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一书初稿完成,全书73万字。

  1976年 48岁 9月,《水工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由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提出建立拱坝优化数学模型。

  1977年 49岁 发表文革之后第一批论文。探讨混凝土温度场及徐变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基础梁温度应力、基础梁温度应力等。12月,儿子朱慧珑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

  1978年 50岁 7月,女儿朱慧玲考取广州外国语学院。开辟拱坝优化新领域,着手编制拱坝优化有限元程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恢复,由三门峡调回北京,仍在结构材料研究所。

  1979年 51岁 与宋敬廷合作,编制完成拱坝计算一维有限元程序。8月,《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由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确定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首批硕士生导师。厉易生考取其第一位硕士生。

  1982年 54岁 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3年 55岁 建立拱坝优化数学模型。

  1984年 56岁 获人事部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对浙江省瑞垟拱坝设计进行优化。拱坝优化理论第一次运用于生产实践。对全国20多座已建、在建拱坝工程进行优化。与黎展眉、张璧城合著《结构优化原理与应用》由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

  1985年 57岁 7月,出席洛桑第十五届国际大坝会议。

  1987年 59岁 确定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贾金生、饶斌为第一批博士生。承担拉西瓦拱坝工程设计优化工作。出席地利的柯茵布赖国际拱坝学术讨论会,会议专家。

  1988年 60岁 拱坝优化方法、程序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普定、龙滩等拱坝工程的优化设计工作。承担小湾水电站工程拱坝优化设计工作。出席温哥华第三届国际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1989年 61岁 9月,出访前苏联全苏水利科学研究院。

  1990年 62岁 5月,出席德黑兰混凝土结构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1991年 63岁 8月,出席东京第四届国际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1992年 64岁 1月,在《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杂志第1期发表《工程反分析》一文,综述工程反分析的概念和解法,开创工程反分析新领域。12月,应邀至伊朗Mahab Ghodss设计公司,做“在静力与动力作用下拱坝体形优化”学术报告。

  1993年 65岁 当选第8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4年 66岁 提出“多层混凝土仿真应力分析的并层算法”,混凝土坝仿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9月,应邀赴德国Essen大学土木系讲学,做“拱坝体形优化”“工程反分析”学术报告。参加三峡工程开工典礼。

  1995年 67岁 由潘家铮、钱宁、文伏波院士推荐,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 68岁

  1997年 69岁

  1998年 70岁 当选第9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9年 71岁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000年 72岁 混凝土高坝全过程仿真分析及温度应力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 73岁 对江口拱坝进行优化和仿真计算,获得成功。处理沙老河拱坝裂缝问题。

  2002年 74岁 2月,参加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问题专题会议,就三峡工程二期工程出现裂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三江河拱坝进行优化和仿真算。解决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的温度控制问题。

  2003年 75岁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再版。与《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一起,成为水电行业被引用最多的专业著作之一。对周公宅拱坝进行仿真计算。

  2004年 76岁

  2005年 77岁 4月,就小湾工程的温度控制等问题致信设计总工程师邹丽春。

  2006年 78岁

  2007年 79岁

  2008年 80岁

  2009年 81岁 发表《大坝数字监控的作用和设想》,开辟混凝土坝数值监控新领域。对陈村水电站安全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对丰满水电站安全问题进行仿真分析。

  2010年 82岁

  2011年 83岁

  2012年 84岁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二版》修订完毕,并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13万字。

  2013年 85岁  亲自翻译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英文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 86岁

  2015年 87岁

  2016年 88岁

  2017年 89岁

  2018年 90岁

1982年,“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获奖者)

1988年,以“拱坝优化方法、程序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者)

2000年,“混凝土高坝全过程仿真分析及温度应力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者)

朱伯芳.1956.混凝土坝的温度计算.中国水利,11:10-22.(同一文,分2期刊出)

朱伯芳.1957.有内部热源的大塊混凝土用埋设水管冷却的降温计算.水利学报,4:87-106.

朱伯芳.1964.在混合边界条件下非均质粘弹性体的应力与位移.力学学报,2:74-79.

朱伯芳.1977.基础梁的温度应力.力学,3:42-47.

朱伯芳,黎展眉.1981.双曲拱坝的优化.水利学报,2:13-23.

朱伯芳.1983.混凝土结构徐变应力分析的隐式解法.水利学报,5:42-48.

朱伯芳.1984.论拱坝的温度荷载.水力发电,2:25-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D座    邮编:100038

版权所有: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4/06 11:27:34